让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来源:人民网佚名2017-10-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并明确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并明确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衡量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指标,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代表们议报告、谈感受。

改革,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放眼今日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五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这些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姜颖代表说,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包括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敢于触碰深层次利益,敢于自我革命,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效实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根据中央部署,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在全国推开,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江苏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王立平代表说,“在党委领导下,纪委和监察委合署办公,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体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统一。”

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举足轻重。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由法治作保障、靠法治手段来推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显著成效,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姜颖代表说。

“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法治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现在,孩子的课本里写上了法治,《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了法治,司法文书的法治精神感染了无数法律爱好者,我国已经进入法治新时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代表说。

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保障和最基本支撑。”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代表说。

依法治国离不开党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姜颖代表表示,“这是基于依法治国的极端重要性。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利于保证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保证民主法治进程的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协调各方关系、将改革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获得感,让人民享有更幸福安康的生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反映到社会民生层面,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身边的变化是显著的。“这五年,立案容易了、诉讼方便了、执行有力了,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隔离墙厚了,我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白泉民代表说。

“综治工作一直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朱光远代表介绍,江苏省的公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92.81%提高到目前的95.56%。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是既坚持破大案,也管小案;三是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气魄着眼大局,也要小切口从百姓身边做起。“公安机关通过深化改革,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民服务。”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病理损伤技术处副处长田雪梅代表介绍说,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便捷了,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没有户口的人可以登记落户了。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百姓更加安居乐业,赢得广泛赞誉。”宋鱼水代表说。

编辑:欣欣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