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路见不平”可随时上报 最快2小时内反馈

  来源:法制晚报张婷2016-10-0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十一黄金周期间路面车流量大,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即使在假期,路网工作人员也是24小时关注路面情况,以便及时协助疏堵、维修,近日,《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走访市交通委路政局路网中心发现,在24小时保持畅通的96108热线电话背后,有一群昼夜连续工作的路政人,他们架起了市民和路政部门沟通的重要桥梁,及时接受各种意见建议和反馈,并对市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张婷) 十一黄金周期间路面车流量大,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即使在假期,路网工作人员也是24小时关注路面情况,以便及时协助疏堵、维修,近日,《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走访市交通委路政局路网中心发现,在24小时保持畅通的96108热线电话背后,有一群昼夜连续工作的路政人,他们架起了市民和路政部门沟通的重要桥梁,及时接受各种意见建议和反馈,并对市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电脑配置双屏幕 24小时为市民提供服务

10月5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路政服务热线96108办公室看到,这里共有三个工位,三名工作人员各自守着一部电话和一台双显示屏的电脑。据介绍,配备双显示屏是为了加快效率,其中一个显示屏在客服热线界面保持与来电市民的联系,另一个显示屏则方便工作人员对各种道路信息进行查询。

96108接线员徐涛在路政部门工作已有近30个年头,在服务热线成立之初就来到了热线部门工作。记者到达96108办公室后,徐涛一直在频繁接听市民的来电,大部分都在查询当日的路况信息。“您好,节日愉快。”记者注意到,徐涛每接起一个电话,都会以这句礼貌用语开头。

当然,美好的开头语并不一定能换回愉快的通话。“比如有的市民在路上遇到堵车,会打电话来咨询,但可能因为堵的时间比较久,就会对接线员发脾气。”徐涛告诉记者,碰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耐心解释,帮助市民平息情绪。

徐涛告诉记者,96108热线电话之所以选择24小时运营,主要还是考虑到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特别是发生在半夜的事件,“比如路面突然塌陷等,这都需要及时处理。”


最快2小时之内 报修信息即可获反馈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近两年随着96108热线服务电话公众熟悉度的提高以及北京市域内车辆的逐渐增多,徐涛和同事们的工作量也明显增加。而由于工作的特殊要求,他们没法在法定节假日休长假。“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徐涛告诉记者,由于节假日是市民出行高峰,热线电话会比平时更多。

  “另外,一些极端天气也是热线电话集中的时期,比如咨询夏天汛期路面积水、冬天除雪铲冰等情况。”据徐涛介绍,在接到市民反馈后,他们会记录下相关信息,并转给有关部门处理,“最快一两个小时,就会有人前往现场查看情况。有些白天不能施工的,就会在夜间进行施工维修。”

  徐涛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有些市民会要求对维修情况进行反馈,而路政部门的维修效率往往高到令他们吃惊,“问题解决了,市民会对我们表示感谢,这时候心里面是最高兴的。”

  当然,徐涛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听市民来电,他们还需要向下级部门传达信息通知。例如前几天北京启动今秋首个重污染黄色预警,与之相应的是,黄色预警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全市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并加大重点道路清扫保洁强度。

  徐涛和他的同事们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按照要求拨通了下属十个分局的电话,传达黄色预警的相关要求。而这样的工作很多,徐涛就在不停地接打电话中度过了自己的十一黄金周,“每天会说很多话,都快成话痨了。”他笑着说。

  当记者离开96108呼叫中心时,徐涛的工作依然在继续,此起彼伏的热线电话提醒记者,假期路况咨询仍然保持高峰。


  提供全方位服务 路政96108热线升级

  2010年6月1日,北京路政服务热线开通运行。不过,以前北京的路政服务热线是63176255。2015年2月16日零时起,市交通委路政局将路政服务热线“63176255”升级为“96108”,新旧号码将并行使用两年。

  路政服务热线号码升级是路政局完善政府与公众互动平台,为市民提供多方位、高效率、专业化服务的一大重要举措。96108呼叫中心的开通使用,进一步畅通与市民沟通渠道,扩大服务受众;更好地提升应急处置和服务能力。

  作为路政行业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96108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制度。作为一个功能非常齐全的热线电话,市民可随时拨打96108咨询市域内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通行状况、封闭情况;对本市城市道路、公路以及铁路道口安全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举报公路路政案件等。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