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是以产于宜兴的紫砂泥为原料制成的陶器。紫砂泥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深藏在黄石岩下,夹存于夹泥矿层中,原料外观呈紫色、紫红色,有细微闪烁的银点,并隐现浅绿色的斑点。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好,干燥后收缩率小,不需加配其他原料单独成陶,成型后不需施釉的特点,为其他质地的陶土所不及。
在谈璐的工作室里,随处可见摆放在展架上的紫砂作品,图案栩栩如生,件件精巧别致。在普通造型的基础上,谈璐还力求将中国的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雕塑、现代陶艺等多种艺术融于一体,打造独一无二的紫砂精品。
“紫砂壶的收藏保护与陶瓷器一样,防碰撞是首要之务。特别名贵的紫砂壶一定要放置在锦盒之中保存。其次是防油污,裸放的紫砂壶一定要远离油污的污染源。”谈璐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紫砂壶介绍说。明人周高起也曾说“若腻滓烂斑,油光烁烁,是曰和尚光,最为残相”。一旦壶体沾上油污,可用手或细布轻轻擦拭,再用手掌反复摩抚,使之壶体光润,切不可用粗布砂纸摩擦。
出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的谈璐,自幼就酷爱紫砂艺术,受家庭氛围熏陶,后学校毕业后师从著名实力派艺人刘芳林老师,深得师傅喜爱传授制作工艺。
经过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渐渐掌握了其中的门道,制壶技艺日趋成熟,他开始大量的创作实践,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以艺术手法设计成茶壶造型,诸如松树段壶、竹节壶、梅干壶、西瓜壶等,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作品受国家级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王奋良老师高度评价。《六方壶》受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周伟光老师高度评价,有节奏感,韵味十足,线条有力度大气。
紫砂技艺创业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但幸运的是,谈璐的家人都很支持他。回想起当年的心酸和不易,谈璐没有记得太多细节上的回忆,他只是在他选择的道路上付出了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把所有私心杂念都抛开,每天沉醉在紫砂的世界里,每天一大早就去工作室,一直到晚上,他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到紫砂的魅力。
2009年,谈璐的作品《汉瓢》以精准的技艺荣获全国全手工制作优秀奖;2012年谈璐作品《梵莲》被斯里兰卡驻华大使收藏,从此以后,谈璐的作品经常到各地展览,并被广泛收藏。2016年获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谈璐作品《汉瓢》
谈璐作品《梵莲》
谈璐坦言,紫砂制作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要有耐心、专心、细心,紫砂制作是纯手工艺,集工艺、美术、绘画于一体。紫砂制作是精细活,没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难有所成的。精华在手尖,咫尺匠人心。谈璐用心在紫砂壶制作中描绘自己锦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