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村李家全家福纪实
文/李玲香
二〇一七年农历正月初四,初升的阳光温暖着小城义马,逶迤在南岭仙崖下的千秋古村,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乐之中。春节那天,喜气洋洋的村人,刚刚拍过有史以来的全村福,我们李家34人又要在今天拍全家福了。男女老少的脸庞,洋溢着欢聚一堂的气氛。尽管室外东风乍寒,但明丽阳光和着春意盎然,在这祥和的节日里,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看着一大家人能团聚,爸妈叔婶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一家老小也是非常开心。
说起我的家事,我们姐弟们都有极其深刻的印象。爷爷李麻宝,弟兄四人,排行老大,他善良本分,为人耿直厚道。那年,奶奶逃荒辗转流落到义马市千秋村,好心的爷爷看到面黄肌瘦吴宝莲,就给她端吃送喝。从此,十六岁的奶奶结束了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活,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历经风餐露宿摧残的奶奶,婚后任劳任怨,悉心持家,被任命村里的妇女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小时候,院子里常常人来人往,奶奶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决村里各类事物。我也隔三差五跟在奶奶身后,去给五保户刘遂送饭。
爸爸李智信出生于1949年,是标准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1969年,他初中毕业之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工作,在义马矿务局的铁运处,从刚出校门的稚气青年一直工作到退休,如今乐享晚年。爸爸一生乐善好施,结交了很多不同层次的朋友。
二叔李正贤服兵役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烟雨杭州。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轻时,身着戎装的二叔也是意气风发,英姿洒脱。复员返乡的二叔,曾担任生产队副队长职务,带领村民抓副业,搞生产。表面威严有加的二叔,其实也是性情中人。我曾偷看过二叔的日记,他把对奶奶的孝顺,对家务事的感触,都洋洋洒洒地跃然纸上。他总是亲昵地叫堂弟海毛,或是小海。正是二叔这种外严内慈的性情。养育了两位大学生,是我们李家的骄傲!
三叔李小平,是弟兄三人中个子最高大的,性情却像他的名字一样,平易近人。儿时的我,总爱跟在他身后,参加他的朋友聚会,或是结婚典礼。反正跟着三叔,总是有吃有喝的。他与身材娇小的三婶琴瑟和鸣,相处融洽。不管去哪里,三叔三婶两口子总是相依为伴,感情极深。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三叔,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还有些小资情调。我读到的第一部名著,就是从三叔家里看到的《茶花女》。工农兵的典范,在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各有体现。
“龙腾盛世,鸡鸣新春”的大年初一,生我养我的义马市千秋村拍出了第一张全村福。那种全村欢聚的洋洋喜气,深深打动着我,促使我也想拍一张久违的全家福。当我把想法说出,马上得到了大家庭的全力支持。在赵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家人和我齐聚新区家属院,喜拍全家福,再驻足千秋老村的李家老屋前拍了第二张全家福。
当年的兄弟三人,如今已发展成37人的大家庭,也可谓是家庭兴旺,吉庆连年。
看看这一张张的笑脸,都是最甜最美的定格!
我们家的全家福
二叔家的全家福
那座窄窄长长的院子,今日已是瓦砾成堆。小时候曾在夏夜里数星星,迷迷糊糊睡着后,被奶奶抱进屋里的感觉,早已铭刻在记忆里。今天,我们又走进老院子,回想曾经的苦日子。我们携家带眷地回来了,因为这里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树,不再是当年那棵梧桐树;雀,不再是当年那叫喳喳的小麻雀。只是气息犹在,故园犹在,还有那天上的太阳,耳畔的风声。
故园,我们又回来了!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李一代和李二代的家庭顶梁柱,站在老房子前回首往事。树高千尺不忘本,忆往昔,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阳光依然灿烂!
当年,爸爸也是唱着三只老虎的歌谣,领着二叔三叔,站在桥禺 ,等下地干活的爷爷奶奶回家。寒冬腊月,三个没穿裤子的光屁股娃娃如今各自儿孙满堂!这座历经沧桑,如今已是风雨飘摇的老房子承载了几多欢笑,几多泪痕。
少年不知愁滋味,童稚懵懂最初心。(本张摄影,程殿晓)
2017年春节,千秋社区在新居民区拍出了有史以来首张全村福
2017年春节,喜不自胜的古村千秋居民喜拍有史以来首张全村福
节日里,欢天喜地的孩子们
洛阳通往西安的两京官道从千秋古村经过,给古村蒙上神秘色彩。
两位老人走过曾经繁茂的古街,而如今已是车少人稀,满目沧桑的古村,给人们留下几多记忆
唯有春联给这个萧瑟的院落增添节日喜气
和为贵的家风村风,世代延续着古老的文明
中医堂前,讲述一段千秋村志
千秋古村中医世家传人李法曾,盈满门楣的春联,都是自己编写的。
堂前春意浓,古道柔肠暖
只要老屋不倒,人不老去,千秋的古风永远不变。满堂春联彰显千秋个性。
曾经的大户人家院落,如今唯有春联做伴。墙倒屋不倒,古建筑就是这样坚强的性格。
门楣雕刻的“”风华正茂”,记录着主人当年的洒脱释然。
一瓦一砖,一草一木,守护着我家的老院老屋
红,是人们对明天生活红红火火的追求
古时的商铺,曾经迎来多少南来北往的行者商贾
萧瑟的院落残垣断壁,唯有树木,等待抽枝发芽
(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