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过节 中国人赋予传统中秋新内涵

  来源:新华网梁姊2024-09-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她来自辽宁阜新,一座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内陆城市,那里曾因丰富的矿产而闻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天津读完大学后,她选择留在这座位于北方的直辖市工作生活

在异乡过节 中国人赋予传统中秋新内涵

  9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一场中秋音乐派对。新华社记者 梁姊 摄

新华社天津9月18日电(记者 梁姊)今年28岁的李彤彤在天津工作,今年的中秋节是她第三次在这个全家团圆的日子留在异乡。

她来自辽宁阜新,一座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内陆城市,那里曾因丰富的矿产而闻名。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天津读完大学后,她选择留在这座位于北方的直辖市工作生活。

人口的高频率、大规模流动,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格局的特点之一,这源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演进。流动中的中国人正在为传统节日赋予新的内涵。

对于李彤彤来说,天津与她的家乡相距约600公里,并且尚未开通高铁,需要乘坐8个多小时火车,相比之下中秋3天假期“有点短”。

李彤彤选择和“大小朋友们”一起在天津市蓟州区的民宿中度过中秋之夜。在她工作的部门,有6成以上同事来自异乡,最远的来自甘肃玉门。

大城市的工作给了李彤彤一份还不错的薪水,她养了两只猫——它们也会参加她与朋友们的中秋聚会。“在外打拼,朋友、宠物都是家人,这也是团圆的一种。”她说。

今年36岁的许华凯,中秋节同样热闹。来自河北保定的他已经在天津安家,儿子今年5岁。距离家乡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让他有机会在中秋节与家人团圆。

不过,比起回到在几年前举家搬迁至保定市区的父母家,许华凯在此行中更期待的是带着孩子回到儿时成长的乡村。他成长的华北平原,此时秋意渐浓,丰收在即。他希望从小生活在城市“钢铁森林”中的儿子能在乡村中得到“野趣”,就像他自己小时候一样。

在异乡过节的第三年,李彤彤感觉到,相比于从前认为中秋节“务必阖家团圆”,家中老人的心态更为豁达了。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她担心父母孤单拨通了视频电话,屏幕那头,长辈们正在聚餐,热热闹闹。

不仅这些中国青年正在赋予中秋节别样的团圆意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随着近年来一系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接连落地,人们对它的文化欣赏和精神留恋也愈发清晰。

在31岁的天津白领朱瑶眼里,自父母从老家来到天津定居后,中秋节的“小长假”意义仿佛更大于节日。她和朋友搭乘15日一早的飞机前往南京,计划“夜游秦淮河赏月”,度过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中秋。

美团数据显示,“国风热潮”近来愈发火爆,8月以来,团扇、竹编灯笼、鱼灯等中秋相关的“非遗手工”相关笔记攻略数环比上涨65%。赏月、灯会、游园等深度体验历史文化的“中式夜游”成为今年中秋假期的文旅消费亮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近一周国内古镇园林夜游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77%。

这些天,与“月”有关的元素悄然出现在天津的街头巷尾。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了“一起制作月球车”活动;位于天津的内山书店则在中秋节当天举办“月光诗会”,在东西方和月亮有关的诗歌中,体会文学之美……

“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在异乡也并不孤独。”李彤彤说。

今年39岁的杜嘉辉是一名摄影爱好者,16日清晨,他便启程跟船出海“追月”。他眼中的中秋节,是拍出自己“年度照片”的机会之一,他甚至还新买了一个超长焦镜头,“听说今年中秋有‘超级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穿越近千年,照亮着当下。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中秋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2.2亿人次。中秋假期交通出行高位运行,“流动的中国”彰显蓬勃生机与澎湃活力。

实习编辑:王曦

在异乡过节 中国人赋予传统中秋新内涵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