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慧眼识珠,拾荒女作家如今有了新角色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王培莲2024-04-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虽然只有34岁,生活似乎在李思盈身上留下了比同龄人更深的痕迹——她的双手干瘪起皱,身材瘦小,常年习惯把头发高盘起来,“为了干活儿更方便”。李思盈觉得这不算什么,是

虽然只有34岁,生活似乎在李思盈身上留下了比同龄人更深的痕迹——她的双手干瘪起皱,身材瘦小,常年习惯把头发高盘起来,“为了干活儿更方便”。

李思盈觉得这不算什么,是生活给她的另一种厚待而已。

为了生计,她曾经在10年时间里一边拾荒一边坚持写作。现在,她不用再每天绕着垃圾箱转,而是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开始了做公益、传递爱心的新生活。

李思盈说:“因为被爱,所以有能力去爱更多人。”

拾荒者走进人民大会堂

在成为社区网格长之前,李思盈靠拾荒捡废品养活自己和母亲。

李思盈15岁时,她的家庭突遭变故。在这之前,她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一辆奔驰轿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都被抵债。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而母亲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工作。

李思盈和孪生哥哥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工,李思盈则留在长春陪伴母亲。

捡废品维持生计的日子里,李思盈每天早上5点会准时出门,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马路边的垃圾桶,找可以回收的塑料瓶、易拉罐和纸箱。

起初因为年龄小,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拾荒。后来靠着自学计算机基本操作,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

但好景不长,母亲突然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这样她照顾母亲更方便。

李思盈和母亲一直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为了省钱,李思盈就到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喜欢写作,最拮据的时候买不起笔和纸,她就用废电池的碳棒当笔,在捡来的旧书纸上写。

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这些年,在李思盈的细心照料下,母亲已经可以下床走路,生活自理。

她的故事被长春团组织发现,被媒体广泛报道。

2019年4月,李思盈被团中央评选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是当年吉林省唯一一位入选者。那年,她还有幸受邀现场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从在路边拾荒,到走进人民大会堂,李思盈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对她而言,这一切经历都是人生财富,都成为她创作的鲜活素材。

这10年里,李思盈写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还有电影、电视剧和舞台评剧剧本。只是这些作品还没有机会出版。

给孤寡老人当“监护人”

“对人生的磨难报之以歌,微笑面对,这样的乐观青年,不应该被生活的琐碎埋没。”团长春市委学校部部长张余吉与李思盈认识多年。

在团组织和街道的帮助下,李思盈成为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丰和社区的一名网格长、专职团干。而工作之余的时间,她基本用在了做公益上。

现在,李思盈照顾着辖区内20户空巢、独居和孤寡老人。 利用午休时间或休息日,她会带孤寡老人看病、买药,替老人领低保金,交水、电、燃气费。

其中有3位孤寡老人,她每周都要上门探访四五次,带去自己做的饭和自掏腰包买的水果。

今年80多岁的徐爷爷,把李思盈当亲孙女看待。徐爷爷无儿无女也没有亲人,李思盈成了他的“监护人”,负责老人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

因为是社区公益岗,李思盈的工资并不高。她习惯买特价菜自己吃,省下钱来给老人买肉包饺子、蒸包子、炖鱼。老人喜欢吃的,她就记在心里,尽量去满足。

有时忙到很晚,不能去探望,李思盈就会给徐爷爷打个电话。

有一次,工作结束,李思盈照常给徐爷爷打电话,可一直打不通。担心老人出意外的李思盈急忙赶到老人的家中。原来是老人手机坏了。第二天,李思盈就自己花钱修好了手机。

关心老人,也时刻被老人惦念着。一天,李思盈忙完已经是半夜,想到徐爷爷休息了,就没打电话。第二天一早,老人就打来电话,担心地询问李思盈:“是不是出啥事了,昨天咋没有你消息。”

70多岁的葛大爷也是独居老人,患有鼻咽癌,脖子长了肿块。有一天,老人出现强烈的疼痛,一侧胳膊麻木,急需用药来缓解疼痛。老人哭着给李思盈打去电话。当李思盈拿着药赶到时,葛大爷感激得热泪盈眶。

“孤寡老人,最怕的是孤独,最渴望的是亲情。”李思盈说,每当老人知道她要去,就早早地站在阳台上张望。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要一直坚持做好事。“每个人都会变老,都希望被善待。”李思盈说,帮助老人不仅是做公益,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她除了母亲和弟弟之外,没有别的亲人,她也把这些老人当亲人。

去年年底,88岁的孤寡老人张爷爷把脚脖子摔断了。老人一个月低保金1000多元,无力支付报销后的医药费自费部分。

老人跟李思盈说,“孩子,爷爷没钱,不治了”。为了让老人不花钱还能得到治疗,李思盈跑了好几个相关部门,终于为老人争取到了全额报销。

对于自己的事,李思盈并不太上心:手机屏幕坏了舍不得换,常用的背包缝补了好几次,很少买衣服和化妆品。但她舍得给老人买精品水果,送200多元的静脉曲张袜,还为老人购置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

同事经常劝李思盈,“也给自己花点钱”。李思盈觉得,“钱应该花在刀刃上,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因为被爱所以要去传递爱

现在的李思盈不仅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还是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青联委员、吉林青年讲师团讲师、吉林省新阶联自由职业者分会理事、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校外实践导师、“盈心号”志愿服务队队长……

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认可,让李思盈的生活丰富多彩。“因为被爱,所以要去传递爱。”诸多的身份,也让李思盈有了更多能力和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每逢换季和节日,李思盈和其他青联委员们会一起开展“关爱孤寡送温暖”活动,为孤寡老人送节日食品和换季衣物。

李思盈还联合多方资源,逢年过节去慰问辖区内的生活困难和残疾人家庭,还会去特教学校当志愿者。

今年2月,在长春共青团的统筹规划下,“盈心号”志愿服务队成立。服务队里有大学生、社会组织人士和自由职业者。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作为队长,李思盈会带着队友们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困境青少年的志愿服务。

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白天结束工作,照顾完老人后,睡觉前是李思盈看书和写作的时间。

现在,生活让她从默默无闻走到了聚光灯下。李思盈经常受邀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作公益励志演讲,把她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分享给更多人。

“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不是贩卖苦难,更不是为了换取捐款。分享是演讲者和听众互相鼓励的过程,李思盈想通过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人珍惜当下、好好生活。

有一个女孩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有点想不开。在一次讲座结束后,李思盈对她进行了开导。女孩眼中开始有光,明白了原来人生可以有多种活法。还有一名中年男士,上有老下有小,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折磨得几近崩溃,听过李思盈的经历后,感慨生活虽然不易,但总能过得去。

李思盈的微信头像是一株向日葵,多年没有更换过。李思盈想当一株向日葵,向阳而生,不惧风雨。

(编辑:映雪)


团团慧眼识珠,拾荒女作家如今有了新角色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