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价格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暴涨势态”“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中药材市场存在崩盘风险”……中药材价格的异常高涨引起了业界关注。中药材市场怎么了?为何出现了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
淡季异常涨价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出现了异常上涨。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药通网对亳州、安国、成都、玉林几大交易市场常用大宗药材价格进行检索发现,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 通过对中药材天地网的中药材行情进行调查,部分情况更为严重。
具体到各种中药材品类,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关于中药材市场价格异常增长的报告显示,常见中药材甘草、白芍、酸枣仁、当归、柴胡、党参、桔梗、牡丹皮、五灵脂、胖大海、白术、连翘等价格涨幅居前。此外,珍稀中药材的涨幅也引人注目,2022年天然牛黄价格是 50万-60万元/公斤,而近期天然牛黄的市场价格已突破120万元/公斤。
这种涨幅并不正常。北京商报记者就这一情况联系了安徽省亳州市一家上市医药企业负责人李飞(化名),他表示,5-7月一般是中药材市场的淡季,因为这个季节气温高,中药材保存、维护成本也高,并不是企业采购和囤货的旺季,但他注意到亳州当地不少企业仓库库存量确实很高,出现了不少囤积居奇的现象。
就这些异常情况,近期,江苏、广东等地的医药协会,以及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先后发文件称,中药材市场价格出现异常增长,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管控药材价格。
资本进入热炒
为何今年出现了淡季异常上涨的情况?李飞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政策层面,今年国家出台了不少利好中医药的政策,使得整个行业都呈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其次,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吸引了一大波资本入局,推高了上游产品价格。最后是,近些年受部分地区政策影响,当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产量也有一定下降,市场供需出现了一定倾斜,部分中间企业和资本正是押宝产量下降、供需可能失衡进而大肆囤货,推高了价格。”
就资本进入的形式,李飞解释称,新增加的资本一方面是原本就在这个行业赚了不少钱的企业,另一方面是如房地产等一些前些年赚钱但近年不那么景气的行业退出的资本。资本加入的方式则主要集中的进货环节,“常规情况下一个采购商可能进三车货就够了,但今年他们先是进了超出往年数量的货物囤积起来,进而在消息面层面进行炒作,放出行业利好、部分产品走俏的信息来推动市场一路走高”。
无独有偶,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也指出,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一些游资进入中药材领域,炒家们故意囤积药材,低进高出。部分经营商也转化成为游资炒作中药材的“操盘手”,囤货惜售,不断推高市场行情,药材价格出现了极不正常的暴涨势态。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中,中药材行业人士反馈称,“现在并不是药材没有货,只是都在冷库”。目前亳州、安国两大药都的冷库都是爆仓状态,大冷库的存货价格从年前的260元/吨/年涨至现在的400元/吨/年,依然还需要排队。既往6月为传统淡季,但当下中药材市场依然火热,而炒作中药的资金正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市场。
8月产新期或“回归”
“这种异常增长使得中药材市场存在崩盘风险。”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关于中药材市场价格异常增长的报告强调,由于资本的进入及药材价格的上涨,“炒药团”及大量散户趁机囤货、压货,导致市场流通减少,进入到“囤货-价格上涨-囤货”的不良循环,中药材的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除部分品种在正常上涨周期,绝大部分品种价格呈异常爆发式增长,随着中药材逐渐产新,市场供求比例严重失调,中药材价格指数随时面临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中医药全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游的制药企业已经明显承压。亳州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张成(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上游药材价格猛涨,但下游供货为保证民生与消费者利益,价格却不能同步调整,导致产销成本严重倒挂。若不涨价,药企难以承受,如若涨价,则消费者又难以接受,药材价格的无序无边界增长,必将损害多方利益,乃至影响行业良性发展。
张成表示,药企的销售渠道一般包括中医院、药房、诊所和一些固定的大订单客户,大家签订的合同一般是年度、季度、月份合同,在上游药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下游价格不可能及时、多次、大幅跟涨,药企明显承压,部分药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
“如果市场持续这样异常上涨,后续药农一味扩大种植,产量大幅上涨,行业很可能面临资本散场后的一地鸡毛。”李飞说。
而就后市中药材市场走向,李飞表示,当前中药材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点,后续不会再大幅上涨,目前各行业协会都注意到涨价情况开始加以引导,外加随着8月部分药材开始逐步产新,若产量没有大幅减少,市场供应量逐步提升后,市场或许会逐步回落。
对于当下异常的市场行情,李飞呼吁,“建议中上游企业共同维护市场、不要囤积居奇,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重要质量的检测,避免在供需失衡下市场产品质量的下降。另外,希望能尽早建立国家统一的中药材大数据平台,让大家对当下全国的种植、产量、价格、需求等情况有个明晰的了解,而不是通过各种混乱的市场消息跟风购买或种植,最终使得市场走向极端”。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