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和外婆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大山村,对那里有着很深的感情。2016年,我得知外婆家种的有机茶叶、笋干卖不出去,一家人很着急,心里便想,自己能不能做些事情,让山里货卖得出、卖得好?于是,我主动和村委会联系,得到了积极反馈。不久,我便带着团队回到大山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瓜菜花卉等,村里产业渐渐有了起色。
2017年,临安决定打造“龙门秘境村落景区”。这片区域由高虹镇的石门、龙上、大山三个行政村组成,面积55平方公里。我积极参与,如愿成为龙门秘境的乡村运营师。
那时,龙门秘境只有十几户农家乐,特色不鲜明,生意很清冷。怎么才能尽快发展起来?我们决定从规划入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我们为三个村落确定了探古之旅、畅玩之旅和康养研学之旅的主题,并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民俗、饮食等资源,建设了一批“网红打卡点”,以“前店后作坊”的模式进行产品展示、开展互动体验。到2018年底,农家乐增加到70多家,吸引了200多人回村创业。接着,种植“戴妃黄菊”、建设精酿啤酒屋……小山村添了“国际范儿”,游人纷至沓来。生意好的农家乐,每天中午都要等位,老乡们的收入也普遍翻了十几番。
周围的小村庄也跟着热闹起来。村民们挖来的竹笋、采摘的茶叶,甚至家家户户储备的大酱、麻糍、羊耳朵等吃食,都成了城里人青睐的“走俏货”,一年总能卖个几万到十几万块钱。大家说,这变化连做梦都没想过。
7年转瞬即逝,龙门秘境的建设从开始的一片观望,到后来的一片笑声,再到现在的一片掌声,带给我很多感触:乡村发展一定要和乡村运营相结合,以产业、产品为导向,摸透村落传统文化,明确目标人群,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说到困难,其实也不少,比如缺人才。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高薪聘请有经验、有情怀的年轻人来管理各个区域,如同“领头雁”一般带着老乡们一起寻方子、找门路。我们还和一些高校合作,给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希望他们了解并爱上乡村,毕业后下决心来到乡村,成为扎根乡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今年,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我们计划对各个区域进行一次“微改造、精提升”,在石门村建设两个乡村博物馆,让游客欣赏体验这里的传统手工艺。此外,还打算增加丛林穿越、亲子劳动体验基地、天文露营公园等亲子活动场所,让龙门秘境更有吸引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 记者 李晓、陆健、王胜昔、周洪双、苏雁、王斯敏 通讯员 徐梦玲、白云飞)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