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击破2016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 专家教您长点心

  来源:中国网袁嫦静2017-01-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又一年过去了,大家被网络上的哪些食品安全谣言欺骗过感情?又有多少食品安全的谣言让人困惑。

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解读报告会现场

又一年过去了,大家被网络上的哪些食品安全谣言欺骗过感情?又有多少食品安全的谣言让人困惑。1月6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解读报告会”上,食品领域权威专家对2016年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年度食品安全十大微信谣言被曝光。

记者注意到, 本次十大微信谣言热点解析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前三位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此外,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输欧茶叶含高氯酸盐”、“香港检出市售大闸蟹中二噁英超标”、“麻痹性贝类毒素”及农残、药残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中难度最大的原料污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谣言解析与会专家还对十大谣言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作出了澄清。这些谣言分为“以讹传讹”、“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夸大其辞”、“改头换面”等多种类型。

以下是记者还原现场的十大谣言及真相。

1、葡萄为无核吃了避孕药?

谣言类型:以讹传讹

谣言:某视频中,一中年男子称无核葡萄是用避孕药培育的,吃了会绝育。

真相:避孕药是动物激素,对植物根本不起作用。

2、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

谣言类型:断章取义

谣言:某理工女博士根据世卫组织文献《1-5月龄婴儿补充微生素A》得出“维生素A伤害宝宝大脑”的结论。

真相:《指南》中明确指出了有充足证据证明额定剂量的补充维生素A是安全的。

3、小龙虾成了小“虫”虾?

谣言类型:夸大其辞

谣言:小龙虾浑身都是虫,不能吃。

真相:虾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龙虾可放心食用。

4、肉鸭长得快是因为吃了“兴奋剂”?

谣言类型:改头换面

谣言:肉鸭生长过快,长期注射激素。

真相:肉鸭生长快是科学育种的结果,打激素既不合法也不合算。

5、胆固醇被发“好人卡”?

谣言类型:断章取义

谣言:美国政府修改了40年以来的错误,胆固醇有益无害,不再分好坏。

真相:新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胆固醇摄入的建议,但也强调“不代表建立健康饮食模式时胆固醇不再重要”。

6、美国人民又不吃转基因了?

谣言类型:冷饭热炒

谣言:一篇名为《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的文章流传开来,美国人民再一次不吃转基因了。

真相: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发转基因技术的国家,到现在已经吃了20多年,是转基因研发和消费大国。

7、西瓜就桃要人命?

谣言类型:无中生有

谣言:桃子不能与西瓜一起吃,会产生剧毒,马上丧命。

真相:“食物相克论”造成了无数的冤案,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西瓜与桃同食会致命。任何一种农产品谣言的出现,都会辜负农民伯伯的血汗。

8、方便面,你到底惹了谁?

谣言类型:冷饭热炒

谣言: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没营养,致癌,含防腐剂,32小时不消化……

真相: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

9、樱桃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

谣言类型:无中生有

谣言:有人因吃樱桃感染H7N9病毒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

真相:可查证的H7N9病毒是禽流感病毒,但该谣言嫁接痕迹太重,显然是“吃猪肉感染H7N9”、“吃麻辣烫感染H799”等谣言的新变种。

10、猪肉寄生了无敌“钩虫”?

谣言类型:无中生有

谣言:多地网友上传“猪肉钩虫”的图片,引发轩然大波。

真相:猪肉中无“钩虫”说法,图片所指为猪的血管、淋巴管等组织结构。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

悉数2016年度的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谣言,本网记者发现针对上述与葡萄、猪肉、小龙虾、方便面和食物相克相关的谣言,很多主流媒体曾多次刊发报道辟谣过。那么,当前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什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认为,当前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需注意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等问题。他建议,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合作;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编辑:韩美)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