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很多地方的选择。不仅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转变城市发展动力,开启绿色发展的引擎。绿色宜居,正在成为众多城市重新崛起的动力。
西宁
青海西宁市围绕“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抓住“生态优先”与“发展率先”两个关键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把握绿色发展正在从静态保护升级为动态保护的趋势,大力强化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同时,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一核两极、三大功能区、八大重点特色镇”城镇空间新格局和“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特性退化、“千城一面”等问题。许多城市通过突出抓好城市规划设计,挖掘历史文化元素,用多元化的城市风貌,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样貌。
北京城市
副中心
2016年,北京市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考古发现了副中心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底蕴。通州副中心还围绕运河塑造城市景观,恢复京蓟段运河的通航功能。通州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价值,发展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多元文化,成为体现国际水准、中国特色、通州韵味的文化展示平台。
这一年,城市病仍如影随形。驱不散的雾霾、从特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黑臭的河水、垃圾围城……距离真正解决这些难题,让城市变成真正的美丽家园,仍任重道远。
这一年,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项目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火爆的共享单车、公共设施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更智慧”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市民获得更愉快生活体验的必经途径。
重庆市明确了“智慧重庆”的总体建设思路,具体建设的交通决策支持系统则集成了市级相关部门、企业交通人流数据、市民出行调查数据以及分布流动情况等,能够全面掌握交通供给、需求及运行情况,以此来分析交通规划实施、交通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决策建议,强化“智慧交通”基础。
这一年,随着铁路网络尤其是高铁网络的加速推进,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3个形成时间较长的城市群日益成熟,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逐渐崭露头角。城市群崛起已势不可挡。
2017年,将再启动三类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即跨省域的城市群、边疆地区城市群以及省域城市群规划。(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