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假期,身高1.6米、体重110斤的陈女士到医院咨询减重手术事宜,结果被医生婉拒。陈女士BMI(体质指数)才21.5,非常正常,不符合手术标准。
医生强调,减重手术属于外科治疗,有严格的手术要求,并非想做就能做。
体重110斤的她想“切胃减肥”
李震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9月21日,他坐诊医院肥胖与减重外科门诊(简称“减重门诊”)。当天共接诊了36人,绝大多数都是体重200多斤的超重人士。当身材苗条的陈女士走进诊室时,李震差点以为她走错了诊室。
陈女士告诉李震,上大学前她的体重一直维持110斤,但大学期间学习压力减轻、社交活动增多,体重猛然增加到130斤。此后,陈女士控制饮食、增加锻炼,终于瘦回了100斤。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陈女士经常加班、吃夜宵,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还会通过猛吃猛喝来舒缓压力,体重再次增长到140斤。为了控制体重,陈女士试过节食、上健身课,还学会了催吐,只要稍微吃多点就设法吐出来,终于将体重维持在110斤。
“去年换了新工作,工作压力更大了,控制不住地想暴食、催吐,否则就会担心肥胖,很焦虑。”陈女士说,每天和肥胖做斗争,体重和情绪经常大起大落,她也因此感到焦虑、自卑。她担心会继发心理问题,希望能通过做减重手术缩小胃容量,控制肥胖。
医生开运动处方:减肥又减压
根据陈女士的身高、体重测算,她的BMI指数才21.5,处于正常范围的中段。
“你现在身材很苗条,不符合减重手术的要求。你需要的不是手术,而是解决暴食倾向。”李震建议陈女士,因为压力大而想要暴食的时候,不妨去跑步、健身,运动既能消耗热量、预防肥胖,还能帮助舒缓压力、对抗抑郁情绪。
“如果是因为BMI不够高,我是不是应该吃胖点,直接来做手术。”陈女士半开玩笑地问。
对此,李震解释,减重手术属于外科治疗的一种,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只有符合要求的人才能做手术,并非人人适宜、想做就能做。
他介绍,当BMI超过32.5时,可以考虑做减重手术;当BMI在27.5—32.5之间时,除非出现两种及以上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二型糖尿病、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异常等,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才能考虑手术。
即使符合手术要求,还得经过术前缜密评估和检查。如果是内分泌异常或心理因素造成的肥胖,贸然做减重手术不仅达不到减重效果,还可能导致新的健康问题;一些患有慢性基础代谢病的肥胖患者也不适合减重手术。
对于身体健康、体重正常的人来说,如果贸然做减重手术,不仅效果不佳,术后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短肠综合症等问题,影响健康。
减重手术10年增100倍
专家:手术并非减肥捷径
本月6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术会议”上,专家公布的数据显示,减重手术在我国越来越普及。2000年—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肥胖代谢手术例数每年100例左右;到2020年,已飙升至14000余例,10年增长超100倍。
“有些人误认为做个微创手术就能摆脱肥胖,简单易行。”专家表示,这其实是误区,手术并非减肥捷径,普通人应从科学生活方式入手,积极预防肥胖。
李震告诉记者,门诊接待患者中大多数都仔细研究过减重手术相关报道,看到不少术后猛减一两百斤的案例后,他们认为手术是解决肥胖的好办法。其中不乏身材正常或偏胖、减肥意愿强烈的年轻女性,希望通过做手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对此,李震分析,肥胖会给人体带来诸多健康隐患,但减重手术也并非减肥捷径。想避免肥胖带来的危害,还是要从科学生活方式入手,积极预防肥胖,而不是等到严重肥胖、影响健康后来做手术。
来源:武汉晚报
编辑: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