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位于烟台市区北端。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风光旖旎,被誉为烟台的母亲山。
小暑日晨,迎着朝阳,我来到烟台山下。一块硕大的粉色花岗岩石碑映入眼帘,军旅书法家武中奇先生题写的“烟台山”三个红色大字,笔力遒劲,熠熠生辉。
沿石阶登攀,山路蜿蜒,古木参天。
上行不远,一座异域风格建筑为绿树环抱。近前方知,这是“美国领事馆旧址”。现在,这里已成为“烟台开埠历史陈列馆”。
进馆参观,丰富的馆藏,详实的资料,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对烟台及烟台山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被迫将烟台辟为通商口岸,英美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山及其周围,建立领事馆,设立洋行等办事机构,修建了众多教堂、邮局、别墅等西式建筑。如今,烟台山成为当今亚洲唯一保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外国领事馆群。
除美国领事馆外,还参观了英国、日本、瑞典、丹麦等领事馆及联合教堂旧址。凝望一栋栋风格迥异、特色独具的西方建筑,我心潮澎湃,感慨万端。烟台山海拔高度虽不足五十米,没有泰山雄伟,亦不像华山奇险,可它却真实记录着烟台被迫开埠的特殊历史,是烟台作为国内较早,省内最早开埠的有力见证。如今,这些精美的异域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利用,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山高路长,曲径通幽。红坊青舍,参差隐现。自美国领事馆旧址向上攀爬,登临一山间平台,“抗日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高8米,五角菱形,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碑身五个侧面,均镶嵌汉白玉石板,正面镌刻着“民族英雄垂名千古”八个红色隶书大字。碑顶雕刻五角星,象征先烈革命精神与世长存,永放光芒。
纪念碑东行,便是著名景点“忠烈祠”。该祠砌筑于高台之上,是一座传统的封闭式院落,由正殿,东西厢房和院门组成。正殿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羽和宋代名将岳飞的塑像,关平、周仓,岳云、张宪塑像分立两旁。东厢是观音殿,西厢乃财神殿。
出忠烈祠东门,继续北攀,路西便是著名景点“烽火台”。台基由青砖垒砌,古朴大气,雄伟壮观。为防御倭寇入侵,明洪武三十一年,在烟台山设立烽烟台。烽火台上用狼粪点烟,其烟柱直上,迎风不散。如遇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传报敌情讯息。当地人称此台为“狼烟墩台”,俗称“烟台”。烟台市由此而得名。
烽火台西,是烟台地标性建筑——“烟台山灯塔”。原塔乃英国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修建,后因年久失修,照明度弱暗,不能继续延用。1986年,烟台海上安监局在原址西新建一古堡式灯塔。该塔通体乳白,高49.25米,共12层。底部三层为古堡式建筑造型,内设电梯直通11层瞭望台。
登台远望,烟台山、海、城、港独特胜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看啊!澄碧如洗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浪翻滚,千帆涌动;绵延起伏的山峦,绿郁葱茏,青舍隐显;成群结对的海鸥,自由翱翔,生机盎然……面对这如诗似画的仙山美景,我情不自禁咏诵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优美诗篇“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烽火台北,是“龙王庙”。庙宇气势恢宏,建筑精良。大殿正中供奉着龙王神位,左边是风伯雨师,右侧为雷公电母。据传,明末天启年间,烟台连年大旱,民不聊生。为了祈雨,当地民众自发筹资,修建龙王庙。建成当天,普降喜雨。从此,烟台山龙王庙名声大振,香火不断。
山无石不景,院无石不雅。山乃奇石之母,奇石是山的儿女。每一块奇石,无不蕴天地之玄机,藏万物之灵气,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烟台山奇石众多,异礁遍地,每一块奇石,均演绎出一段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
且不说凌空横卧、其形如船,高耸而立、形如满帆的“石船”、“石帆”;亦不表小巧玲珑、形象生动的“母子龟”、“鸳鸯石“,单就坐落于忠烈祠院内的“燕台石”,已经够让人神奇的了。据传,玉皇大帝身边侍女燕女神下凡人间,与山上守山神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双儿女。此事被玉皇大帝知晓,遂派兵缉拿。燕女神被逼无奈,飞离小山上空时,将身上斗篷抛落而下,幻化成一块形似燕身的奇石,栖落于山墩丛石之上,永远陪伴着夫君、儿女。嗣后,每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之时,成群结对的燕子,纷纷栖落此石之上,成为方圆百里的独特景观。
沿山道前行,不觉间步入了“百年冬青长廊”。
一棵棵树形高大、枝繁叶茂的冬青,枝干粗壮,色呈青灰。或旁逸斜出,或盘曲似龙。枝枝蔓蔓交织于上空,遮天蔽日,绿郁葱笼。廊外骄阳似火,廊内凉风习习。依山一侧,凌霄叶绿如翠,花红似火。临海侧畔,碧波荡漾,船帆点点。人在廊中行,宛若进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绿色朦胧的梦幻仙境。
百年冬青长廊南行,是著名景点“惹浪亭”。惹浪亭,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蕴招风惹浪之意,具精巧生动之势。该亭面向大海,依坡而建,顺坡就势,三亭复合。大半立于山坡,小半伸向大海。传统古典建筑风格,造型精巧,铸古熔今。双层重檐,四角轻翘,绿琉璃瓦,大红檐边,红色亭柱,石砌地面,汉白玉栏杆。远观,像水上画舫,似仙山琼阁。登亭,既可观赏古亭建筑之艺术,亦能饱览远山惊涛之美景。两侧立柱悬挂的楹联“身至瑶台赏一亭惹浪,心连寰宇祈四海安澜”,字体俊秀,对仗工整,联意隽永,含蓄深远。
惹浪亭南行至海边,但见得礁石嶙峋,惊涛拍岸。两崖间架一索桥,这便是著名景点“盟情崖桥”。相传,很久以前,—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事遭父母、家人反对,相约到此一同轻生。不料悬崖将二人隔离。无奈之际,只见海潮托一木板,在两崖间架起一座木桥。两人冲向桥心,相拥而抱,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盟誓今生今世永不分离。此虽乃神话传说,可如今这里已成为青年男女情定终身之圣地。可惜我年事已高,否则,定将到桥上浪漫一次。
烟台山不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点动人,而且,景区内还设有若干文化场馆,诸如胶东红色文化陈列馆、烟台山锁具博物馆,烟台钢琴博物馆、烟台京剧艺术馆等。这些文化场馆,像一座座文化宝库,似一颗颗璀璨宝石,启迪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
看,前面那栋建筑是“冰心纪念馆”。导游对大家说。
冰心纪念馆?冰心先生是福建人,烟台山何以建有她的纪念馆?怀着好奇之心,我参观了这座纪念馆。
冰心纪念馆设在原东海关税务司检察长官邸旧址。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亚洲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四面坡瓦屋顶,屋子周圈设有外廊。院落宽阔,绿树掩映。冰心先生铜制雕像坐落于草坪之中,身着中式偏襟上衣,外披花纹披肩,双手相叠,面露微笑,神态端庄而慈祥。
馆内展示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手稿,记录着世纪老人、文坛祖母的成长历程,揭示了她与第二故乡——烟台的深厚情缘,也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底。冰心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父谢葆璋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创办烟台海军学校并任校长。冰心三岁随父母到烟台,在这里生活了近十个年头。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烟台这方沃土,给冰心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大海、母爱、童真”成为她一生写作的主题。
或许是爱好文学的缘故,我不止一次去冰心纪念馆,每一次参观,都是文学的熏陶,唯美的享受,心灵的洗礼。冰心先生那发自肺腑、饱含深情的诗篇,一直在我心中激荡:“烟台是我灵魂的故乡,我对烟台的眷恋是无限的。一提起烟台,我的回忆和感想就从四方八面涌来……”
啊!烟台山不仅是一座山,它更是烟台的根与魂,文化、精神的乐园。
作者简介
于春生,笔名崖柏,原山东省口岸办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化网作家委员会副会长,先后荣获“中国实力派优秀作家”、“中国最美作家”“、“国际华人优秀作家”等称号。
所写散文多篇获奖,其中,《母亲的寿衣》荣获“和平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散文奖特等奖”,《醉美塞班岛》、《塞班岛观海》先后荣获全国首届、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一等奖”,《中秋念月儿》荣获中华散文网“最美美文奖”等。
(编辑:朱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