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2月时的100多家到2021年6月时的1600多家,这是我国互联网医院两年多来成长的速度。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信息显示,在政策持续支持和先进技术支撑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加速起步,已发展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8年出台以来,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跑出加速度”,业务量明显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叶全富介绍,根据调研统计,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44家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7倍,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了20多倍。
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是北京市首家获批的互联网医院。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已有49个科室、1000余名医务人员开展线上咨询工作,累计服务患者20万人次;38个科室、1200余名医生开通了互联网诊疗权限,累计服务患者7万人次。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下,医疗机构还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高勇介绍,截至2020年底,我国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2%,分时段预约率达82%;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三级医院有2337家,提供在线支付、智慧导医分诊等服务的二级医院达5000多家。
在近两年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客观上催生、加快了行业创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注意到,患者顾先生在线上问诊中表示从武汉回到台州家中后出现发热症状,不敢自行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马上对他重点标注并用救护车接其到医院做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后马上安排他住院治疗。
“因为发现早、救治及时,他恢复得很快,而且确诊前没有造成大范围传播。”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副主任梁军波介绍。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互联网诊疗在保证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缓解医院医疗服务压力、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云端”病友会、线上家庭医生、小程序推送手术信息……如今,在疫情防控中发展壮大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边界不断延伸,在全病程服务等方面“脑洞大开”。
“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病理结果解读等业务可以被纳入线上诊疗范围。”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常青说,未来可在线上采取团队服务模式,更好地为多病、共病患者提供服务,还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形成多点触发的疾病监测模式,这对于疑难重症的监测和预警具有价值。
专家表示,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尽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医疗如何“跑得既快又稳”?
“医疗机构要找准定位,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文先认为,随着医疗服务从线下拓展至线上,医疗服务模式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也面临着创新,这包括服务体系、行业标准、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
刘文先同时表示,对这种新业态,政府部门也会创新监管方式,让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和为医务人员减负过程中规范发展、行稳致远。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