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最火的连环漫画,非它莫属

  来源:凤凰读书主笔|邢海洋2021-07-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那时候的上海滩,最有名气的漫画非《王先生》莫属。《王先生》画了800多个小故事,是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
      那时候的上海滩,最有名气的漫画非《王先生》莫属。《王先生》画了800多个小故事,是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漫画。
      晚清民国,在西洋画法的冲击下,中国画激烈嬗变,也因此在借鉴和图强中碰撞出生机和斑斓的色彩,这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大师黄宾虹对国画的线条给予了“平、圆、留、重、变”的提炼,也就是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勾线要圆浑有力,中锋线条勾出的线圆浑、饱满而有弹性,即所谓如“折钗股”“弯弧挺刃”等等。这些笔墨规矩主要用来衡量山水和花卉的描画,若用在人物画上,能有如此功力和学养的,非叶浅予莫属。画人物,尤其是动态中的舞蹈人物,画得灵动飞扬的不在少数,但能画得沉稳蕴藉的,就罕见了。
      我这样推崇,恐怕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叶浅予虽然了不起,在中国画大师辈出的时代却不能算顶尖艺术家。这和中国画的评价体系有关,国人爱山水描摹,在似与不似中寻求美学境界,大师多集中于山水和花卉领域。在人物画上,叶氏是难以逾越的巅峰,却没有像山水那样被极度推崇,不能不说是评价体系的问题。

民国时期最火的连环漫画,非它莫属

叶浅予(新华社供图)
      以上种种,都是叶浅予中年之后的成就。青年阶段他在做什么呢?画漫画,并且一发而不可收,画出了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连环漫画,这就是《王先生和小陈》系列。中国能有和西方媲美的漫画,就是从该系列开始的。
      画人物重在准确,变形也要有度,要合理。另一个问题是,毛笔绘画讲求一笔准,宣纸上画画,画错了一笔满幅皆废,没有年轻时成千上万幅漫画的基础,怎么可能有后来舞蹈人物的精准和传神?在徐悲鸿的倡导下,中国的艺术学院引入了西方写实塑形的传统,国画也开始学习西方的画法,用起稿子的办法画水墨,先用炭笔在宣纸上勾勒,再就着痕迹描摹形象。这样做增加了绘画的成功率,对人物画尤其有帮助,可究其实却丢弃了国画随性而发、意到笔到的笔墨趣味。我们看很多国画人物,造型很准确,用笔似乎有胆魄,可整体看仍旧死板,就是这个缘故。
      实际上,对以素描为基础改造中国画,叶浅予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他晚年时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新中国成立后人物画创作的缺陷:“仅仅于形似,不能达到神似的高度。”可见在人物画中随性运笔、一气呵成,于他是一种自觉的追求。

民国时期最火的连环漫画,非它莫属
          《头等羊毛》(新华社供图)
      我们还是着重讲讲叶浅予年轻时的漫画生涯吧。
      他自幼喜爱绘画,这是毋庸赘言的。因命途多舛,未能走入艺术学校,很早就从故乡桐庐来到上海谋生,这也是当时年轻人的一条生存路径。上世纪20年代末,西洋和日本漫画传入,报业繁荣,催生了漫画需求。叶浅予将平时所见所感画成漫画,向新出版的《三日画报》投稿,画报主编张光宇一眼看中,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漫画《两毛钱饱眼福》。这幅画上,一个裸体的跳舞女郎站在两毛钱上,以嘲讽在西洋镜里解馋的观众。从此,叶浅予开始了职业画家生涯。
      提起民国时期的漫画,大家都会想起丰子恺的画,那是一种展现生活情趣、反照社会心态的生活漫画,以意境见长。当时在海外,情节漫画已经流行开来,叶浅予在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中记述了《王先生》的创作经过。当时上海有一份英文日报《China Daily》,每周附送一份美国长篇漫画专版,很受读者欢迎。其中有一篇怕老婆的故事,题为《Bringing up Father》,是全版最叫座的一篇。
      《上海漫画》为了吸引读者,打算仿照这个长篇,创作一个中国的漫画长篇。因为叶浅予年轻肯卖力,又无固定职业,就由他来负责。于是,编辑部集思广益,那个瘦长条、尖鼻子、两撇胡子,像个久住上海的乡下财主的“王先生”出现了,还给他配了一个矮胖太太,加上个爱打扮的女儿;至于他的朋友小陈,是个富家子弟,配上个凶神恶煞般的老婆。


           《王先生》漫画内页
      叶浅予当时才21岁,生活经验很少,据他自己回忆,起初画《王先生》,基本上是王、陈两家之间的男女关系。直到1930年前后,在《晨报》上继续画《王先生别传》后,阅历渐丰的他思路开始活跃,题材内容也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讽刺和幽默的价值全方位展现出来。
      有一个故事是王家聚赌打麻将,两个警察来捉赌,把王先生和小陈都抓走了,结果是让赌鬼陪警察在监狱里打麻将。还有一个故事是王先生当了个小警官,带部下去监视学生们游行。到了半夜,学生们的后勤人员给游行队伍送夜宵,王先生向学生们求饶说:“你们有人送夜宵,我们却饿着肚子,求你们行行好,让我们回去休息吧!”
      生活中的经历给予了创作者给养,随手拈来就是故事。比如有一幅叫作《急中生智》的八格漫画,王先生带着两口大箱子坐船去香港,到了船上船员两次送餐,遇到的都是不同的妇人,读者于是会意,原来王先生是要带两房夫人去香港,可只买了一张船票。下船后海关检查,王先生的两位太太从箱子里被请出来,王先生“急中生智”,问海关人员要不要为箱子里的人交关税。
      那时候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漫画家,创造出许多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京津地区有一个颇为活跃的漫画形象“老夫子”,按冯骥才的评论,是一个“既传统,又赶时髦;既非贫民,亦不富有;既有文化,却不文明”的矛盾人物,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更因强烈的讽刺形象而经久不衰。
      那时候的上海滩,最有名气的漫画非《王先生》莫属。《王先生》连环画画了800多个小故事,是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公司将《王先生》搬上银幕,改拍的电影达11部。有趣的是,张乐平创作的三毛还与叶浅予有点关系。1935年夏天,因为在《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发表连环漫画《王先生》的叶浅予生病,张乐平便以两幅三毛漫画补《王先生》之缺,另一个著名的漫画形象出现了。民国时期最火的连环漫画,非它莫属
           《小陈留京外史》漫画内页
      后来,叶浅予将王先生与小陈的角色对调,王先生被发配到农村,而精明能干的小陈因为有个好岳父,逐渐晋身官场成了主角。小陈耀武扬威地现身,上演了一段《小陈留京外史》。其中第一篇,画的是小陈从上海乘夜车到达南京,清晨在和平门下车,遇到宪兵巡警检查行李。小陈大模大样地打开衣箱,衣服上面躺着一封八行书介绍信,收信人不是某局长便是某部长,宪兵不敢多问,直接放行。小陈便坐上来接他的汽车,扬长而去。小陈当了官,溜须拍马、欺上瞒下,活脱脱上演了一场官场现形记。
       故事形象之外,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叶浅予的画法。有一种说法是,叶浅予借鉴了美国漫画史上的第一部日更连载漫画《默特和杰夫》(Mutt and Jeff)的手法。默特和杰夫一高一矮,王先生和小陈则是一瘦一胖,都有着戏剧性的对比。默特和杰夫画法简单,线条简洁,动作画得也不繁复;王先生和小陈的人物也相对简单,画面简洁易于操作。但从人物动态和夸张的姿势上,能看出叶浅予对人物造型和动态的提炼功力。
      可以说,是幽默感和讲故事的能力,再加上绘画天赋,成就了《王先生和小陈》。也正是那个年代,海外漫画开始注重镜头感,采用“分格漫画”的方式创作,画面布局打破常规。叶浅予则选择了在速写和国画上继续艺术探索。
      为学习用毛笔画国画,叶浅予到张大千的画室观摩了整整一个月。据他回忆,张大千画画的时候喜欢有人在旁边聊天,叶浅予一边聊一边看,学习用笔用墨之法、重复勾画线之法、衬底渲染之法等等。张大千把他的印度舞蹈绘画用侍女的画法重新诠释,叶浅予则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国画人物技法突飞猛进,这是和他漫画上的修炼、素描写生的功夫分不开的。为了画人物动态,他的衣服口袋里总装着小本子,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


           《西藏高原之舞》(新华社供图)
      1947年,叶浅予从美国参观回来,接受徐悲鸿的邀请,到北平艺专任教。徐悲鸿对叶浅予非常欣赏,曾说:“中国此时倘若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的大时代之来临了!”可惜的是,之前多姿多彩的经历在“文革”时给他招来牢狱之灾,也幸亏乐观幽默的天性使他熬过来了。
                                   编辑:红研


好消息2021全国素质教育新课堂教研成果评选开始了,主要有论文、课件、微课教案评选等。同时开展第十正心杯全国校园科幻写作绘画大赛。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报·今日文教》编辑部、中国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作家报社》、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等。咨询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民国时期最火的连环漫画,非它莫属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