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田留与子孙耕》之二
江苏无锡 严琪坤
当代家训《心田留与子孙耕》共列出了三十六章阐述人生处世经验,堪称人生处世三十六计。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就在篇首的二章,即《青春的定力》与《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两篇。
人生犹如盖房子。房子盖得坚固不坚固?盖出来的是大厦高楼还是陋室茅屋?关键在于基础打的是否稳固,设计是否完整科学合理。
人生犹如驾舟车。人生之舟车能否安全行驶?能行驶多远?是驶向正道还是驶向邪道?关键在于驾驶技术、动力储备与驾驶人的素质。
要打造灿烂的人生、成就辉煌的事业,首要的就是要奠定人生的基础,掌握好驾驭人生的技能,确立起人生前进的方向。而这一打基础工程的实施过程又恰恰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即每个人初涉人世的时候。你不能在楼房建完一层二层以后再去打桩奠基,也不能把跑车推上高速公路以后再去学驾驶。为人生打基础无疑只能在人之初的青少年时期。
水韵先生积其曾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与经验,精辟地分析了青少年时期常常会出现的自满(即“还无知”)、自私、盲从、早恋、“没定性”、“没恒心”及不懂调整等各种问题,提出了培育“青春定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的良方。
佛学经典著作《法句经·好喜品》有句曰:“志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佛学释义是: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驰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而进入光明。
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更重要。管好自己,所向无敌。这种管理自己、管好自己的意志力上的自制能力就是佛学上所说的定力。
水韵先生巧妙地借用佛学上的“定力”一词,强调了年轻人应具有“坚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又通过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事例阐述了管理好自己人生的意义,为年轻人如何驾驭人生指明了方向。
学会了人生管理,就能正确把握人生目标,就能把人生前进的原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向着理想目标奋进。
把握了青春定力,具备了“坚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就能在遇到激流暗礁、见到红灯闪烁时,及时制动和修正航向,防止撞车防止触礁。
说到这里,又出现一个现实问题:何时及如何让孩子把握住青春定力并学会管理自己的人生?
历史上虽有从见到仓中鼠与厕中鼠两种不同命运就悟出“从荀卿以学帝王之术”道理的李斯这样的先例,但毕竟只是极少数人“乳臭未干”就有如此的悟性。连水韵先生在作此家训时也向小孙孙感叹:“爷爷若是在年少时期就明白这个道理,能对自己的人生早作规划,精心管理,爷爷决不至于如此平庸。”(虽然,我并不认可水韵先生的“平庸”,但这样的感叹我想许多人都会有同感。)
其实,对上面的问题古人早就作出了回答,那就是从小就注重家庭教育!《三字经》开篇的二十句六十个字中,在分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普遍现象后,就反复强调了“家教”的重要性,指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并向大家推举出孟母与窦燕山两个教子榜样。要求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从小就加强培养教育,指导孩子明辨是非,学习管理自己,逐步把握自制定力。水韵先生给二岁的孙子写家训,就是对古人提出在“人之初”时抓教育的思想的最恰当的理解,他对孩子提出的那些忠告,对所有孩子的父母来说,何尝不是一份教育大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来到这个世上,父母亲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或许都是为孩子的人生基础打下的一根基桩。在家庭里,父母时时处处尊重与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长大后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会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反之,父母虐待或不善待老人,孩子以后则不大可能会孝顺父母,俗话说:“忤逆不遭雷,一代还一代。”这就是最精辟的历史总结。
孙儿们年幼时,我经常带他们出门游玩,见到有募捐活动或遇见残疾乞讨人员,我就会给孩子一些零钱让它们去捐献;有时乘坐公交车,车厢里空闲时就让他们独自坐一个座位,到人多时或遇上年迈老人上车,就动员他们让座。当受捐助者和就座老人对孩子说“谢谢”时,孙儿们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知道,此时在孩子们的心田里一棵好苗已种下去,在今后的岁月里必将深深扎根并长成茁壮大树。
近日研读博友杏林听音的博文集《蹒跚在母亲的期盼中》,很佩服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培养后代上所作的努力。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相信在她的辛勤培育下,她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
有志者事竟成。希望更多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们,借着水韵风痕先生的现代传世家训《心田留与子孙耕》出版的东风,努力行动起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共耕心田,培育青春定力,奠定孩子的人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