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渠|一份殷切的嘱托——读《心田留与子孙耕》

  来源:中国现代文化网刘清渠2021-01-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得到《心田留与子孙耕》一书后,就细细地读起来,越往下读越爱不释手。书中那饱含舐犊之情的殷殷话语,引经据典,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所进行的

得到《心田留与子孙耕》一书后,就细细地读起来,越往下读越爱不释手。书中那饱含舐犊之情的殷殷话语,引经据典,结合自身经历,围绕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所进行的深刻而精辟的分析,时时令我击案叫绝。掩卷之时,不禁生出万般感慨。

每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的家庭教育是人格素养最早的教育,它是在血缘亲情的荫护下,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最基础的框架图形后,其他两种教育再来接棒,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描描绘绘,涂彩加色。可见家庭教育之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深切地感到,这本承载新时代精神的“家训”的出版,正逢其时。它使我们在中、西文化对接、碰撞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后代走上“人生正途”,终于有了一本可以视为“圭臬”的“纲鉴性”家教读本。它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引路“教材”,也是家长的必读之书,读之会使家长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关爱孩子,从哪些方面着手要求、指导孩子才能成才。做为家长中的一员,我为自己,也为千万个家长能获得此书帮助而庆幸、欣喜。这种感觉,也许只有到了像我这般霜染双鬓、儿孙满堂之时,才会有这样深切地体悟吧。

煌煌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以“家文化”为核心的文明,在我们民族的每一个成员中,男人以“领家”为己任,女人以孝顺公婆、恩养儿女、操持好家务为贤淑。孩子结婚叫“成家”,历来的读书人都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抱负,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是“国家”,深藏在内心的是一份“家”、“国”情怀。所盼望的是“家业兴”则“国业兴”。“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重千斤。家中长辈视教育子女走“正道”为“治家”的第一要务。因此,几乎每一个家族都把本家族的家训写在族谱上,要求成年男子必须熟记在心。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经典家训已经成为全民族的文化遗产,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至今不乏可供借鉴之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它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时代呼唤能够开拓未来的新“家训”的出现。《心田留与子孙耕》的问世,无疑填补了这项空白。

本书站在新时代的高处,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中,借鉴古今中外之先例,集作者六十年人生经验与智慧,把内心珍藏的千言万语,天地大爱,全都囊括于这本书中。既为心爱的小孙子指出了人生奋进的目标与方向,也指出了到达目标的具体步骤与方法,方方面面,条条缕缕,殷殷垂询,关爱备至,为使其成才可谓用心良苦。虽然属于“家训”,却丝毫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私相授受”的窃窃私语,而是以那种坦荡荡的君子之风,嘱托孙子,要成长为不仅对家庭有用,而且还要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大才”,否则,就不算成才。这才是本书难能可贵之处,也是作为“家训”的最闪光之点。

基于这个宗旨,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现出新时代“人才观”的“大视野”、“大格局”:

一,必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真理是永恒的,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从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说起,重点突出继承先人优秀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大智慧。如果一代代人都是自己摸索几十年后,才知道是非对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盛!更何况,个人几十年有限生命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与五千年来我们整个民族集体创造出来的经验与智慧,更是无法相比。因此,为了完善人格,成就“大才”,就要兼籍古人智慧,博采天下方略。把力行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

面对浩如海洋的传统文化,针对年轻人仅凭自己的知识与阅历,难以分清哪是精华,哪是糟粕的问题,书中不仅具体指出了应该加以坚守的“诚信、善良、孝顺、和谐、勇敢、勤奋”等优良传统之外,还就“尊师、节俭、谦虚、交友、读书”等专立章节,加以陈述,给予步步深入的分析,以便理解、吸收,实属难能可贵。

二,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养成立足于面向未来发展的人才观。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文化,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为人类文明做出过的无数贡献,要想让中华文明继续昌盛,就必须全民族集中精力、高瞻远瞩地向前看,遥望未来,站在时代的新高度来要求人才质量,塑造后人。目前,各国之间的竞争说穿了就是对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引进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实,“千人计划”还远远不够,为了祖国腾飞、民族复兴,需要从我们的后代中,不断产生出适应新时代要求,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又有创造性思维,既懂得与人合作,又有独特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为此,本书从这个角度用几个独立的章节,分别论述了:《创造性才能》、《学会与人合作》、《现代人的适应力》、《如果你想创业》······

三,从平凡小事做起,做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心,具有民族情感,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者。

本书把“爱国情结”独立成章,从人性中最基本的部分——“羞耻感”说起,用“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顿海鲜与二十年的小米饭”两个事例作比,引申出一个最基本的做人道理:一个“忘本”而不知道“感恩”的人,就是一个“良知”、“人格”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连一个“正常的人”都不算,成了背祖忘典“糊涂人”,谈何“人才”呢?我以为这是本书最为精彩的观点,也是使人最为钦服之处。爱国是一种责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关键的时候,像邓世昌、黄继光那样以身许国是爱国,像杨利伟、翟志刚那样英勇无畏地去飞天是爱国,扫大街、出摊床也是爱国,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需要每一处“螺丝”都闪光。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岗位,怀着这份情结,尽自己的责任,就是爱国。

把“爱国”这样一个抽象的名词,这样一种神圣的行为,说得不再抽象,不再“遥远”而不可及,而是可触可感,人人可“行”,时时可“为”。人不爱国,难比鸡狗。

得读此书,甚为欣慰,写了以上的话,把题目定为“一份殷切的嘱托”。殷者,深厚、丰盛也。爷爷给孙子留下的这笔深厚、丰盛的精神馈赠,是孙子永远耕之不尽的丰腴心田,胜过千座金山银山。常言道:“老儿子(老:东北方言,指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大孙子爷爷的命根子。”人生之路不能重走,如果刚一起步就遭遇“浩劫”,心志难酬就步入老年,实为人生之憾。只有将自己未竟的心愿,和着“家”、“国”兴旺的期盼,寄希望于自己的“命根子”,此心方可稍安。这心情可谓“切”也,这托付可谓“重”矣,不知生长在糖水里的小子阔,能否领悟到爷爷这份嘱托的深意。

但愿可爱的小子阔与我的孙子亮亮、以及所有从此书中受到教诲的孩子们,一道健康成才,不负祖辈所望。

( 刘清渠:作家 退休校长 传播国学学者)

(编辑:超君)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