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网报道,8月20日,陕西西安一租客反映称,自己在退房时遭遇中介公司列出各种由头“花式”扣押金。同日涉事中介公司回应澎湃新闻称,退房以及押金扣除都是走正规流程,房管人员验收和判断房间的损坏程度,再列清单和租客签字确认费用。
看起来租客和中介各说各话是非难辨,可是看看细节就知道其中的猫腻。租客租房的押金一共是650元,中介公司在退租收房后找了五个理由扣押金,除了卫生不行、墙面有划痕、柜子有损坏这些常规理由外,还包括“空调要加点冷媒”这种奇葩理由,更神奇的是各项相加正好六百多元。这巧合明眼人都懂,就是中介没理由也要创造理由的扣押金罢了。
中介克扣租金押金,是租房市场最为常见的老问题。近些年来,全国很多地方消协公布的年度消费者投诉情况报告,都能看见“押金难退”的身影。可是这一问题久病难治,去年北京还有12家房产中介因为克扣租金押金,被市区两级住建、公安、工商等联合约谈,要求这些中介加强管理教育,依法经营。当时也有很多人疑惑,让租客深恶痛绝的克扣押金行为,只是约谈能有力度么?
治理这一现象确实面临困境。就拿西安这个案例来说,虽然大家会天然站在租客立场觉得中介耍坏,但真要摆证据讲法律,租客也未必能讨回公道。一个房子租三年两年,很难保证一点脏乱坏都没有,也很难讲清楚是租客的责任还是租之前就是如此。理论上租住之前应该验房,退租之后直接比对,可是现实中“自然磨损”和“人为损坏”之间边界很模糊。如果中介耍坏,租客与之纠缠的成本巨大,能讨回的租金不过数百或者数千,很多人可能就会自认倒霉。即便找消协或者住建部门举报,因为这种模糊性的存在,也无法给予很严重的惩罚。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拿这些中介就是毫无办法呢?当然不该如此。虽然从个案上看存在一定模糊性,但监管部门应该有一些“大数据”思维,如果一家中介常年大量被投诉,那是不是能从侧面印证其有问题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对这类“高投诉”中介,有更强针对性的监管,或许就能约束他们的劣性。偶发性的行动,改为持续的普遍的监管压力,那对中介企业就是一种威慑。
除了常规的监督之外,还有媒体报道,今年四月,贵州省贵阳市把“恶意克扣租金押金”列入房地产中介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处罚。虽然乍一看,克扣押金这种事也放到“扫黑除恶”的框架下,有些“高射炮打蚊子”,可是细一想,这种让人深恶痛绝又长久存在的现象,不就是坑害消费者的“黑恶势力”么?过去正是因为打击力度匹配不上其危害性,才无法有效治理,所以各地还真不妨加大力度,好好治理一下这种乱象。当然,重症用猛药之后,还是要依赖日常监管的完善和到位,才能保证市场的持久健康。(敬一山)
(编辑: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