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三成人选择听书 耳朵“阅读”时代来了?

  来源:北京晚报李松林,魏婧,莫凡,周明杰, 宋溪2019-04-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调查显示近三成人选择听书 耳朵“阅读”时代来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我国也有近三成人有听书习惯,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主流选择。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泛阅读”方式,听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专家认为,这背后有诸多因素驱动,但也需正视现有问题,把好质量和版权保护关。

听者

好在省眼省时省事

差在难专注难深入“我最早听书是从调频节目就开始了,后来随着前几年知识付费的兴起,也购买了一些听书节目。”上班族钟燕对听书很是痴迷,她坦言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

在钟燕眼中,听书和传统纸质阅读还是有不小区别。“不再用带很厚的一本书,也几乎不费眼睛,插个耳机就行。”钟燕说,平时自己一般会在上班路上、开车和睡觉前听书。“除了增长知识,还有一种陪伴感。尤其是无聊的时候,开一个有声书,感觉旁边是有人的。”

听书三年多以来,钟燕已经听过《红楼梦》等“大部头”著作。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某平台上讲授的《古典艺术学习书单》,“坦白说这类的书,如果直接看,我是看不下去的。而讲课的老师讲得有技巧。会讲希腊人的一些故事,欧洲王朝的起落等,挺有意思的。”

当然,钟燕也觉得听书会有一些缺点。“比如,不如读纸质书那样有仪式感和自律感,不会定听书计划。同时,不能像看书那样仔细思考和反复阅读,感觉比较发散,容易错过一些内容。”即使听书有缺点,但直到现在钟燕只要一有闲暇,还是会选择听书,“主要是方便。早高峰谁会拿本书来看呢?但是可以听啊。这样一来,我接触书的频率反而会高一些。”

小学生强强也是听书的受益者。“我很喜欢读书,但我对读书的喜爱是从听书开始的。”强强说,两年前,妈妈在上下学路上给他播放某文学微课,声音那头讲课的风格和技巧吸引了他。《莎翁经典》、《天龙八部》……后来,强强又听了一些科幻小说,慢慢觉得听着不过瘾,就主动去图书馆借出小说来读。“我发现,读原著其实比听原著让我感受到更多生动的细节。”

之所以要给强强听书,强强妈说出了几点原因。“现在一些听书的软件,包括公号,推出的内容和服务不错;同时,听书相对不是很累眼睛;第三点原因是孩子还小,‘大部头’往往读不下去,这种专门针对小朋友的听书,就像讲故事,很吸引人。”

与强强妈的观点相反,家长李娇认为,不应过早地给孩子听书。“虽然现在听书已经很流行了,但是家长如果动不动就给孩子听书,是否会对小孩的听力造成影响呢?”李娇透露,自己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给孩子听书,可是效果并不乐观。“反正我的小孩没有多少耐心听书,她好像更喜欢纸书。而且我发现有些孩子并没有因为听书而爱上了读书,反而有点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了。”

市场

用户高收入年轻化

儿童听书率涨幅大

那么,我国听书市场的规模如何、哪些类别的书籍最受欢迎、用户又有什么特征呢?

从听众规模和听书行为来看,我国听书市场体量已经彰显出优势。记者从喜马拉雅和蜻蜓FM分别了解到,两家平台目前各拥有激活用户5.3亿和4.5亿。用户听书的行为也很活跃,仅在喜马拉雅,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147分钟,其中收听的高峰时段集中在每天20点至23点之间。

而在所听内容上,有声书业务是各有声平台的一大热门内容,且悬疑、言情、玄幻、历史、军事等题材的书籍大受欢迎。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声书是平台上线最早的频道,也是目前平台上最热门的收听品类之一。平台上热门有声书的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次。而截至2019年1月,蜻蜓FM有声书总量达到1万多部。“有声书是平台付费音频中复购率最高的一个类别,达到80%。有声小说‘收听之王’《盗墓笔记》累计播放量已超80亿次。”

从用户画像的特征来说,高收入、年轻化是显著特点。尼尔森《2019网络音频节目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网络听众年龄结构以10至59岁为主,其中20至29岁听众占比最高,超过38%。这一点得到了相关平台的印证。蜻蜓FM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年轻化,用户还呈现出高知化、高质化、白领化趋势,目前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听众占比超过了六成。而企业白领、上班族与自由职业者、个体户是听众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占比达到12.39%,公务人员占比超过7%。

除此之外,“00后”听书尤其是儿童听书也成为一个新现象。在喜马拉雅上,“00后”等13至18岁的用户群体,购买力十分旺盛。据介绍,相比于2017年,这部分群体在2018年的成交金额增长了330%。而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则显示,在各群体中,尤以0至8周岁儿童听书率的涨幅最为醒目——从2017年的20.7%到2018年的26.8%,6.1个百分点的提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具体到市场上的儿童有声阅读,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儿童最常听的内容就是“少儿故事”和“诗歌朗诵”。其中,九成以上的听书儿童每周至少听一次书,其中三成以上每天都会听书。不止如此,家长也愿意支持儿童听书,并为其付费。从有声阅读付费情况看,2018年有四成以上听书儿童家长给孩子听书付过费,平均一年给孩子在听书上花费33.43元。

正说

诸多因素驱动流行

“做专”而不要“做乱”

“听书的发展和流行,除了听众(读者)的因素之外,还有几个主要推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是最主要的“阅读”终端;网络的发展特别是4G的普及,也使得数据下载和内容播放非常迅速。

 此外,内容制作与生产达到较高水平,也是听书流行的一个驱动力。“比如,大型出版单位和集团加大了投入。诸如文化类、儿童类出版社等,将听书作为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各种听书平台的崛起和文化、技术公司的加工等,形成了合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做听书的平台有二三百家,知名的就有几十家。包括一些知名播音员、阅读推广人的参与等,共同发力培育了听书市场和人群,产业做得比较大。”

 魏玉山认为,虽然听书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当下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我自己每天也会在App上听书一小时以上。但从内容上来讲,一些书的播音质量不高。读一些错字白字,播音者自身文化素养需要提升;同时,有些书是机器播的,听来语感不畅,缺乏感情。声音要有美感,要能达到艺术的想象。这对如何理解作品、发挥声音产品的优势很重要。”魏玉山同时指出,有些听书平台做得太杂太乱,各种主播上阵,有变成直播平台,甚至社交平台的倾向,平台需要进行专业化提升。“除此之外,魏玉山还特别提及版权保护的问题。”有一些书的授权没有完全解决,听书领域目前不完全授权或者没有授权的书籍还不少,因此版权保护也需加强。

 魏玉山建议,听书行业要想走得更快更远,未来主要应当在内容和平台定位上努力。“最关键的一点,是相关各方要把好内容关口,把更适合语言和声音表达、更容易理解的作品选择和提供出来。”魏玉山说,逻辑性强的、语言晦涩的、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不太适合听。“儿童文学类,成人文学类、历史、大众文化、艺术类等较适合。”与此同时,他还建议相关平台和出版机构要找准发展着力点。“平台和机构,要记住‘做专’而不要‘做乱’,先找准发展方向,而后持续专注地提供好内容。”

 调查回声

 校门口没有发传单的了

 本报2月27日15版刊发调查报道《家长小算计机构巧挪移 开学季校门口招生“低调了”》,反映了在部分小学放学时段,有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家长派发招生宣传单,造成校门口秩序混乱。

 报道刊发后,市教委高度重视,并对相关培训机构进行了处理。目前,培训机构派发宣传材料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4月19日,记者再次回访报道中提到的古城第二小学、万泉小学南校区、金顶街第二小学时,已经看不到培训机构人员身影。市教委工作人员表示,本次处理的相关培训机构,将会纳入台账继续监管治理。

(编辑:夏花)


调查显示近三成人选择听书 耳朵“阅读”时代来了?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